拍攝人像時,拍照的人可以選擇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進行拍攝。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是讓鏡頭與被攝者直接互動,強調人物的表情、心情與姿態。如電視電影裡常見的手法:男主角對著女主角說話,鏡頭在兩人的臉部表情上切換;當鏡頭代表男主角,面對著女主角的表情時,即為第一人稱鏡頭,當鏡頭代表女主角,凝視說話中的男主角時,即為第二人稱鏡頭。當然,在照片中我們較難分辨正在發言的人是誰,因此,可以將第一、二人稱歸為一類,這類照片中的人物眼神,都是與鏡頭直接接觸,交流一些訊息。如下圖。
而第三人稱的照片,則是由鏡頭扮演旁觀者的角色,看著被攝者與其他人或周遭景物互動,鏡頭與人並沒有眼神的接觸。如下圖。
第三人稱的照片較容易拍,因為拍的人與被拍的人不需要有太多互動,大部分初學者喜歡用此方式,壓力最小。而且從旁觀察拍攝,與拍攝山川鳥獸似乎也沒甚麼不同,如果是攝影團體帶隊拍攝,更容易隱身於人群中,當一個十足的「第三者」。第三人稱並非不好,只是攝影者如果不斷的以第三人稱自居,即使是具有很多人像攝影經驗,拍照時卻只能靠MODEL「揣摩上意」,擠出一些制式表情與姿態來「共同創作」, 我想進步的空間是有限的。
用第一、第二人稱拍攝時,MODEL的壓力也比較大,因為要自然面對鏡頭,需要一點功力。因此,拍攝者要注意與MODEL的互動,不能只是指令的下達,最好是以情境的模擬,引導MODEL的情緒逐步進入,例如想拍驚喜的表情,可以「街頭偶遇老友,開心打招呼」的情境做引導。人的外在表情,受內在情緒所牽動,同樣是笑容,可以是「皮笑肉不笑」也可以是「會心一笑」,雖然MODEL嘴角牽動的角度沒有多大差別,內行的人卻一眼就能看穿。
由於多數人不擅長第一人稱拍攝,因此,在上課時我總是會提醒學生,多用一些第一人稱鏡頭,練習與MODEL互動,不要只是「沉迷於美色」,因為我認為,好的人像攝影重點應該放在真實情緒的描寫,而不只是在形體姿態上著墨,網路上充斥的噘嘴眨眼少女,固然可愛,但看多了總是會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點……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