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高低色溫區分得宜時,可以變成一種特殊效果。


定義白平衡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選擇色溫度。

什麼是色溫度呢?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測量光源顏色的方法,它是以絕對溫度°為單位,5500°K即為人眼所見的白光(日光),色溫高於5500°K的光,會逐漸偏綠、偏藍,色溫低於5500°K者,則逐漸偏黃、橙、紅。


不過這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顏色,對相機而言,並無所謂5500°K為白光的絕對標準,而是可以藉由色溫度的選擇定義白光。在色溫度設定中,若我們選擇2700°K,即表示以2700°K的光源為白光,高於此數值者則偏綠、偏藍,低於此者則偏黃、橙、紅。所以,當我們拍出來的照片偏藍時,色溫值就要調高,反之則降低。

以攝影燈具的標準,低色溫(鎢絲燈,Tungsten)有3400°K和3200°K兩種,常見於廣告、電影片場(燈光片亦有3400°K和3200°K兩種,即舊時柯達底片EPT和EPY),而閃光燈則在5000~6000°K之間。通常新的燈泡、全光輸出時,色溫較穩定,舊的燈泡或減弱輸出時,色溫會降低。

色溫可以用色溫錶(圖二)測量,在光源前按測量鍵,就會得到正確的色溫度數字,以此數值定義相機的色溫度,即可得到正確的白平衡。

圖二 色溫錶

色溫矯正時,最怕高低色溫的光源混合,若以高色溫為標準,接近低色溫光源的地方就會偏紅;反之,以低色溫為標準,接近高色溫光源的地方就會偏藍。如圖一,是以柯達EPY燈光片所攝,以3200°K為標準色溫,所以主畫面的顏色是接近正確的,但後方以日光燈照明的廚房,相對色溫偏高,顏色就會偏藍。即使以色溫錶測量,在混合色溫的環境下拍攝,仍很難讓整張照片都得到正確的顏色,如圖三,以色溫錶顯示數字4940°K為標準,這個數字是以現場高色溫的日光燈和低色溫的黃色省電燈泡兩者平均後所得,使我們可以拍攝到正確的牆壁顏色(白色),但仍不可避免其他部分的色偏現象,如上方的測量區域(白色圓形處)顏色偏藍,下方的手掌暗部偏紅。

選擇色溫定義白平衡的功能,在數位相機入門機種較難發現,多半以自訂白平衡功能取代,但了解色溫可以對相機白平衡有更深入的認識,如果你的相機可以選擇色溫,不妨玩玩看嘍!